喚醒沉睡已久的森林爺爺

/喚醒沉睡已久的森林爺爺

喚醒沉睡已久的森林爺爺

新聞來源:上下游副刊
文/ 李盈瑩    首圖攝影/連慧玲

靜置了三十年的人造林,許多當初密植的苗木已長大成樹,彼此太擁擠了,有些樹為了追光而徒長,有些則因搶不到光而顯露疲態,再加上長年缺乏管理,原本整齊劃一的人造林之間長了雜木,林相變得凌亂不堪。

工匠惜材心

午後一點多,台大實驗林位於水里的木材加工廠,正運來一車清晨才至林區疏伐而來的原木,卡車卸木後,工作人員便著手分級,並送進製材廠,製好的木材再置放露地天然乾燥二十多天,待木材乾燥後,接著進工廠裁切、拋光、加工及塗裝。

台大實驗林的木材加工廠,主要以教學、示範、試驗為主軸,許多森林相關科系的學生會來此實習及觀摩老師傅的技術。工廠一共65名員工,也養活了當地65個家庭,這之中有師傅、有學徒,他們將來自南投六大營林區所取得的原木加工製作為各式成品,散佈於台大系館的課桌椅,以及台大實驗林溪頭森林遊樂區內的飯店置物架,同時也將國產材設計為園區的銀杏橋,或將國產竹運用於大學池的拱型竹橋。

專注於木材加工領域已達半世紀的賴師傅。

專注於木材加工領域已達半世紀的賴師傅。攝影/連慧玲

老師傅記憶中的伐木父親

走進台大實驗林的木材加工廠,空氣中瀰漫著精油香氣與木屑浮塵,在此工作已逾四十年的賴師傅,正戴著口罩於車床前加工,縱然機器的運轉聲很大,但一旁收音機仍大力播放著台語老歌,那是木工師傅的工作日常。

賴師傅從十六歲便北上學車床,退伍返鄉後到台大實驗林工廠續做木工,頭幾年他還在下班後騎車到竹山高中進修竹木傢俱,把該念的書念回來。被問及對樹木這種材質的看法,師傅說自己很珍惜木頭,那些周邊小料也從不浪費,會拿來做些小東西。

那天接近中午時分,攝影師把燈具架好了,可整點一到,師傅卻說什麼也得離開午休,如果在一般情況,我們可能會覺得對方不通情理,但看著賴師傅的身影,我大概能想像他就是數十年如一日準時上班的人,花三年時間從學徒到出師、念補校進修、假日賺外快,終其一生謹守本分把子女養大。

賴師傅的父親在光復後的五○年代,是深入山林的伐木工人,孩提時的他總會記得,在林班與林班間的空檔,或是逢年過節,父親會把整組伐木工具帶回家中清潔保養,在小小年紀的他眼中,無論是大面剖、五齒鋸、七齒鋸,都顯得更為巨大了。

自林班地收穫而來的原木,以卡車運至台大實驗林的木材加工廠。

自林班地收穫而來的原木,以卡車運至台大實驗林的木材加工廠。攝影/連慧玲

臺大實驗林工廠一隅。

臺大實驗林工廠一隅。攝影/連慧玲

小人物與林業政策的歷史交會點

想起台灣林業,尤其是國產材,腦海立刻浮現陽光灑落森林的透光畫面。可真正進入木材廠,車子行駛在鹿谷、水里、竹山幾個地方彎來彎去,這議題關係到林務局政策面,然後還夾雜CLT、集成材等建材專業術語,沿路一直想著該如何詮釋如此龐大的議題。

我後來明白了,無論是賴師傅,或是他從事伐木的父親,還有出生於八○年代的我,以及曾在林務局當公務員的外公、年輕時曾在木材行擔任會計的外婆,當整個伐木歷史從日治時期的珍貴木開採與造林計畫,到台灣光復後接續進行的伐木事業,以及七○年代以降,水土保持、國土保安等環保意識抬頭,許多國有林從林木買賣轉型為森林遊樂區,直至1990年全面禁伐天然林的政策頒布後,國產材的生產停息了將近三十年,然後近年政府準備重啟林業,才又開啟了國產材的元年。

這一連串將近一世紀多的林業政策,或許聽來生硬,但當它們一條條刻畫在時代的印記上,與不同年代的小人物生命史相互交錯,那交集出來的就是賴師傅記憶中的他父親、我記憶裡的外公外婆,以及每回當我抬頭望見溪頭或墾丁森林遊樂區的牌樓,總會憶起遙遠童年最為復古的家庭旅遊,那個國有林已逐漸轉型為休憩場域的時代。

溪頭森林遊樂區以國產材設計的銀杏橋。

溪頭森林遊樂區以國產材設計的銀杏橋。攝影/連慧玲

自己的木材自己種

於是, 林業變得不那麼遙遠,我想起幾年前學木工,老師為我們訂購的木料不外乎北美胡桃木、花旗松,不然即為東南亞柚木,那麼我們國產的木材究竟發生了什麼事?原來在1990年禁伐政策頒布後,台灣許多林班地逐日荒置,前往各個林班的林道也因年久失修而呈現荒煙蔓草之景況。而禁伐的這三十年間,僅有少數本土廠商與私有林農契作,持續開發國產材商品,又或者如台大實驗林,因為承接了自日治時期東京帝國大學演習林所撥交之國有林區,相對之下較不受禁伐政策影響,這段期間仍持續替人工林疏伐撫育,並利用國產材製作各種加工。

靜置了三十年的人造林,許多當初密植的苗木已長大成樹,彼此太擁擠了,有些樹為了追光而徒長,有些則因搶不到光而顯露疲態,再加上長年缺乏管理,原本整齊劃一的人造林之間長了雜木,林相變得凌亂不堪。與此同時,這些年我們大量進口價格實惠的南洋材,但當馬來西亞、越南等國家已開始興起保育自家森林的觀念時,已逐步限制原木出口。綜合這些原因,林務局決定重啟林業,喚醒沉睡已久的人造森林,讓林木重新被疏伐、照料與撫育,也希冀讓本土許多優良的木材能夠被實質運用。

只是,時間過了這麼久,如何喚醒龐大又沉睡多時的森林爺爺,也是接下來要面對的挑戰。林務局預計於新竹竹東興辦林業技術教育訓練中心,引進德國的伐木機具,並長期培訓林業生產技術的新血;另一方面,也將找回早期從事伐木工作的老師傅,透過他們對台灣山林作業現場的熟悉經驗,前來傳承。

生產本土的國產材,同時也是減低碳排放、縮短運材里程的做法,況且,自己的木材自己種,怎麼樣也比砍掉人家的雨林更符合土地正義。雖然重啟之路滿是荊棘,可一旦著手起頭,本土林業就能看見曙光。

點此閱讀更多

2018-12-27T16:02:00+00:002018/12/21|Categories: 科技與產業|Tags: |